|
環氧地坪施工中的常見問題一.為什么下雨天或天氣潮濕時,自流平固化后沒有光澤甚至發白? 因為未固化漆膜表面的自流平固化劑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形成白膜,造成失去光澤或發白,環境溫度低的時候,這種情況更為嚴重。 二.為什么啞光甲組分罩光時會出現光澤不均勻,局部區域有光澤? 1、啞光粉在甲組分中分散不均勻,最好加入啞光粉前,先在甲組分中加1%的分散劑BYK-405,攪拌均勻后再加啞光粉來配啞光漆。 2、滾涂厚度不同,也會引起光澤不一致,涂膜厚度增加啞光甲組分的光澤會高一點。 三.為什么啞光甲組分罩光的地面不耐臟? 甲組分的啞光效果是因為啞光粉在漆膜表面排列,造成漆膜表面出現許多微小的凹凸,產生光的漫反射來達到啞光。這些微小的凹凸容易積藏灰塵,很難清洗干凈,所以在一些人和車過往比較頻繁的區域,不要做啞光地板漆。 四.自流平色漆與固化劑配比的改變會給固化后涂層性能造成那些不良影響? 環氧樹脂與固化劑之間是依靠化學反應來完成涂層固化的,固化劑與環氧樹脂的比例應盡量準確,不要隨意改變。固化劑過量,固化后的涂層硬度增加但脆性也隨之增大。固化劑不足量量,固化時間延長,固化后的涂層硬度降低但柔韌性提高,耐水性也可能有所增加。 五.如何判定第一次撒料的時間? 經驗性的判定方法為:基礎混凝土層6-7成干時,即能支承起人的重量,腳踩上去下陷約0.5—1厘米時為準。 六.撒布完第一次料后何時開始第一次加盤打磨? 撒布完第一次料后,骨料將被潤濕,通常室內工作環境下約經過30-40分鐘,可加盤打磨,以打磨時沒有太多的稀漿上冒為準。 七.何時開始第二次撒料? 第一次加盤打磨后,一般等待約20—40分鐘,讓磨過的骨料表面稍干,即可撒第二次料,撒料方向與第一次方向垂直。 八.第二次撒料后加盤打磨的次數和時間如何控制? 第二次撒料完后共需再打磨兩遍,每遍之間間隔約30—40分鐘,以打磨時骨料表面沒有太多的稀漿為準。 九.何時開始卸盤壓光? 卸盤后用鋼刀片壓光一般要進行5-6遍,每遍開始時以手指按骨料表面只有小許漿料沾手時為準。 十.如何避免砂眼的出現? 打磨及壓光時不注意隨時觀察骨料的表干情況,表面干燥過度時再打磨或壓光會造成砂眼的出現,因此加強工作責任心,正確掌握施工時間方可避免砂眼的出現。 環氧地坪涂裝常見問題有哪些? 摘要:環氧地坪是一種靠涂膜成型的地坪種類。因為環氧地坪具附著力強,抗折,抗壓,耐磨性能的優勢,具有不錯的耐酸,耐溶劑的性能。但任何地坪的施工都需要嚴謹科學的施工步驟及技巧。本文中,混凝土在線詳細總結了環氧地坪在施工涂裝過程中可能或許會出現的問題供您參考。 環氧地坪起皮、脫漆、起泡現象 縮孔:環氧涂料表面張力與底材表面張力相差大,環氧涂料流動性或流平性差,底材表面有油污或水,涂料中消泡劑太多等都會造成環氧地坪縮孔問題。 花斑:色漆中顏料分散不均勻,調色時色漿混合不充分、分散劑量不準、稀料的溶液解性差容易造成花斑現象。 花紋:原因大致與花斑一樣,但由于流平性、施工方法上有些差別形成不同的形狀。 色差:批次之間色調不勻、涂層厚度不均勻、涂層涂布時間差大,容易形成色差。 浮色:浮色是由密度相差大、溶解性相差大的顏料調配的色漿,容易產生上下層不同的顏色,顏料分散劑量不足、流平性差往往會產生此類現象。 滲色:底層含有耐溶劑差的有機顏料,被面漆溶劑溶解而滲入。 變色:固化劑選擇不當、研料糊沒研磨均勻、顏料選擇不對。 露底:選用的涂料庶蓋力差,使用前容易沉降的顏料未被攪起或攪拌不充分,涂料太稀又噴得太薄、底面漆色調反差太大,容易造成露底缺陷。 咬底:咬底是上層涂膜噴涂時,涂料中溶劑對底層產生嚴重的溶脹起皺而膠落的現象。主要是由于底層未干透就涂下一道、底層固化劑量不足、面涂一次噴涂太薄,這些因素會造成咬底現象。 發白:作業環境濕度太高、溶劑揮發太快,被涂層表面溫度過低或環境溫度太低、物料或底料中水份超標因素易造成發白。 拉絲:涂料的施工粘度太大、霧化性不好、稀料溶解性差、固體份太高,固化選擇不當速度太快都容易造成拉絲現象。 無光:樹脂含量過低,涂料細度不合格、溶劑不良、底層太粗糙、環境條件差。 剝落:表面處理不當、底材表面太光滑、涂層相隔時間太久重涂時沒再對表面處理。 起油:固化劑選擇不當、溶劑和增柔劑沸點過高及加入比例不對。 起泡:起泡是涂膜過程中,滯留于涂膜的氣體或反應產生的氣體或內部溶劑揮發產生的氣體強行突破涂膜所留下的痕跡之一,突破的為*,沒突破的為氣泡。溶劑揮發較慢、面層干燥較快、涂料粘度太大、固化劑量太多、攪拌過于激烈、涂刷時工具移動速度過快都是起泡的原因之一。 |